吴谢宇弑母案二审维持死刑!他的人格障碍、性成瘾是真正动机

2023-05-30 23:33:04 来源:晴日心理何日辉

今天上午(5月30日),“吴谢宇弑母案”二审公开审判,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,维持死刑判决。相信很多网友之前都猜到了这个结果。


(资料图片)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上周,在吴谢宇案二审开庭审理后,南方周末发布了一篇将近1.5万字的长篇报道,详细地描述了吴谢宇父母的原生家庭、吴谢宇的原生家庭,还有他母亲谢天琴的部分日记,吴谢宇在狱中写的部分悔过书等等。

可以说,这篇报道是案件发生以来,对吴谢宇的原生家庭、他的成长经历,甚至其父母的原生家庭描述得非常详细的一篇。

从这篇报道中,再结合我们在临床深度心理干预中累积的大量经验,尤其是结合了精神医学、科学心理学的多学科诊疗(MDT)经验,我们对吴谢宇杀害母亲的真正动机看得更清了,也更能够了解一个这么优秀的孩子,最终怎么会走上极端犯罪的道路!

从深层次来看,这源于他成长的原生家庭环境,他父母在无意中犯下了很多家庭教育失误,再加上父亲早逝等重大打击,这导致吴谢宇有重度的偏执型人格障碍,这是他犯下滔天大罪的基础,而不是李玫瑾教授说的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。

而直接导致他弑母的原因,吴谢宇在悔过书中说的“为母亲解脱痛苦”只是一部分原因,而且是较小的原因,还有另一半真实动机他不愿说出来——他的性成瘾。

01、吴谢宇有“精神病家族史”,但他没有精神病

吴谢宇的扭曲心理,要从原生家庭说起,但得益于南方周末的详细报道,我们还可以追溯到他父母各自的原生家庭。

吴谢宇爸爸,吴志坚出生在农村,兄妹4人,他的二妹吴志梅在20多岁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,直到现在还住在精神病院。

在吴志坚8岁时,其生父因肝癌去世,时年39岁。后来他母亲又与一男子结婚,并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。这对女儿中有一个智力残障。而吴志坚的继父也在暮年时精神失常,屡屡离家不归。

吴谢宇一家所住的楼房,位于左边第一层,图片来源于网络

新闻报道里说,吴谢宇的辩护律师认为吴谢宇有明显的精神病家族史,他的二姑有精神分裂症、同母异父的小姑有智力残障,所以不排除吴谢宇也患有精神病,应该对其进行精神司法鉴定。可能很多精神科大夫也会持这种看法。

但其实,在吴谢宇二姑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那个年代,我国精神科还比较落后。只要患者出现了幻觉、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,就会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。但现在精神科已经证实,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严重到一定程度时,也是会出现幻觉、妄想的。

所以,如果按照精神科现在的诊断标准,吴谢宇二姑罹患的到底是不是精神分裂症?她是不是真的“精神病”?这是存疑的。只不过她病史已经那么长了,病情已经很严重了,一般大夫并没有意识、也很难再去回顾当年的诊断是否准确,就只好一直按照这个诊断来治疗了。

再加上,我们以前写过文章详细分析,大部分病因不明的精神障碍的所谓“遗传”和“家族史”,其实只是统计学上的“家族聚集度”,而不是真正的、直接的基因遗传。

直到现在,研究人员也没能找到抑郁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基因。越来越多学者认为,这些精神障碍的“遗传”其实是通过“表观遗传学”机制来进行,这种遗传机制是后天可逆的。

所以,所谓的精神障碍“家族史”往往不是基因上的遗传,而是一代传一代的不良原生家庭环境导致的。这一点在吴谢宇的原生家庭中体现得非常明显。

上面说到,吴谢宇的父亲吴志坚出生农村,童年丧父,母亲再嫁,生活艰苦,很可能还要面对村里人对他们家的议论、排挤等等。这些经历难免会对他们兄妹四人造成一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,这有可能还是二妹后续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。

但幸好,吴志坚作为家里唯一一个男丁,他挑起了重任,非常进取,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福州大学。而且根据报道,他的性格比较开朗,对人很和善。

而吴谢宇的妈妈谢天琴,她的原生家庭中也有很多负面因素。她的父母是盲人,她是家中老大,下面还有一妹一弟。可想而知,她肯定要帮父母承担起做家务、照顾弟妹的责任,她很可能还要承受别人说“你爸妈是瞎子”的嘲笑,从小到大肯定也经历过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。

在这种成长环境下,谢天琴敏感、焦虑,特别不服气,特别要强,凡事要求自己要做得最好,不留下话柄,而且哪怕是面对别人的帮助和关注,她都非常敏感,很容易从负面角度去理解。也就是说,在成长时期,她形成了偏执型甚至是强迫型人格,这个在她后续的家庭生活中非常明显。

当然,这种压力和性格也给她带来了好处。她努力读书,也成为了家中唯一一个大学生。两人出人头地了,也各自承担了更多的照顾老家亲人的重任,尤其是吴志坚。

吴谢宇说,在他印象中,爸爸和妈妈从没吵过架,感情很好,“就像杨过和小龙女”。很多人因此感到疑惑,这么和谐的夫妻和家庭,怎么会教出一个心理扭曲的孩子呢?

其实,所谓的“和谐”只是表面的,吴志坚、谢天琴两人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,但家庭生活中并不是真正的轻松、愉快,甚至是压抑的。

谢天琴因为有强迫型人格,甚至可能到了强迫型人格改变的地步,再加上她的朋友一开始不看好这桩婚事,认为她竟然找了一个家庭条件还不如自己的,所以她在家庭生活中其实经常是焦虑的。

比如南方周末的报道里说,两人刚结婚,吴谢宇还没出生时,谢天琴就在给丈夫的书信中流露出担忧,“你有可能长久地离开我,我好无可奈何,人生太多的无奈,谁人道得清楚?认命是每个人的选择。”

两人新婚燕尔,吴志坚又还没查出肝病,正常来说妻子都应该是喜悦的、甜蜜的。但谢天琴确实是悲观的、压抑的。

而且,她对家庭事务一丝不苟、有洁癖,对家人的要求也很高,如果家人违背了她认定的规则,她会非常生气。

有一次吴志坚晚上10点还没回家,她就写信怒斥。家里的客厅有3个位置,她会规定每个人对号入座。亲戚来拜访,她不允许亲戚住在家里,反而让亲戚住到同事家。

可想而知,谢天琴在家庭中是比较严厉的、强势的。夫妻俩表面感情和谐,是因为谢天琴作为老师可能知道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,连跟丈夫吵架也是写信;也是因为吴志坚选择了对妻子隐忍,一般不会跟妻子发生正面的冲突。

在一个家庭中,母亲的角色非常重要,某个程度上甚至比父亲的作用更加重要。如果母亲是高焦虑的、悲观的、严厉的,那这个家庭的氛围往往是压抑的。吴谢宇的家庭并不是有些人说的幸福、平静的家庭。

吴谢宇的爸爸虽然性格比较温和、开朗,但在家庭中长期压抑、隐忍,又还承担着照顾老家亲人的责任,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。他的生父患肝癌去世,他可能也有先天性的肝病。

长期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先天性的身体原因,吴志坚也在中年被查出了肝癌,病情不断加重。这导致这个原本就不轻松、愉快的家庭,更加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02、“疑病症”和“惊恐发作”背后是大量心理创伤

吴谢宇的原生家庭气氛本就不太好,他的身体问题也从小给他带来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。

据他自己说,他幼儿园时患有皮肤病,脖子上会长很难看的东西,别的小朋友会嘲笑他、疏远他。读小学时,他的皮肤病好了,但得了哮喘,并被哮喘“折磨得死去活来”。

吴谢宇在悔过书上写,得哮喘这件事对他后来的人生态度造成很深影响:“我性格中那根深蒂固的悲观、消极、绝望的负面因子,恐怕就是哮喘在我心里种下的。”

我觉得他这部分说的是真的。因为哮喘发作时,患者会感到透不过气,有窒息感,感到自己快要死了,这种感觉确实是非常可怕的。吴谢宇从小多次发作,可以说每次发作就形成了一次心理创伤,不断加深了他对疾病、死亡的担忧,这是他后续出现“疑病症”和“惊恐发作”的基础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除了在学校和身体疾病上导致的负面心理因素,吴谢宇肯定也遭受过来自妈妈在无意中带来的心理伤害。

吴谢宇在庭审时说起一件事,他小时候擅自带同学回家玩游戏,母亲撞见后非常生气。虽然她不打骂吴谢宇,但会扯自己的头发、打自己耳光,这让吴谢宇觉得很可怕。

这一点是吴谢宇自己的供述,虽然真实性存疑,但我觉得很有可能是真的。

我们在临床中接诊的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中,有些孩子的父母也这样,对孩子愤怒时反而使劲扇自己耳光,甚至向孩子下跪,孩子很容易感到恐惧和内疚,形成较大的心理创伤。

谢天琴的好友说,谢天琴在家庭教育中不是“控制狂”,而是会照顾孩子的内心感受,比如杀鸽子烧菜前会先得到儿子同意。

我也相信谢天琴不会主观上想“控制”吴谢宇,在她不那么焦虑时,她也会意识到要照顾孩子的感受。但因为她有强迫型人格,很多时候她会无意中流露出高焦虑情绪,并在一些细节上严厉要求儿子必须遵守她设好的规定,做到最好,因为她认为这才是对的、才是对孩子好的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吴谢宇虽然知道妈妈是为了自己好,但肯定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压力,形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。

小时候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,并被人嘲笑,再加上母亲的严厉和焦虑,吴谢宇逐渐出现了偏执型人格,敏感、多疑、悲观,而且他也追求完美,形成了强迫型人格。

至于报道中有吴谢宇的同学说,吴谢宇的性格偏外向。这有可能只是个表象,不排除是吴谢宇在比较压抑的成长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讨好型人格,很懂得察言观色,在表面上与人拉近社交距离。

当然,母亲的严厉也给他带来了好处,他学习成绩非常好,一路名列前茅。而且聪明的吴谢宇发现,只要他成绩好,别人就会夸他,爸爸妈妈就会开心、骄傲,他的体弱多病、敏感的性格就会被掩盖。

所以他要求自己成绩必须一直优秀,这是他自信心的主要来源,也是他认为能让妈妈快乐的唯一的事。与此同时,外界反复的过度夸奖,也会加重他的偏执型人格,他出现了自以为是的性格,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。

在吴谢宇父亲还没查出肝癌前,吴谢宇的精神心理问题并不凸显,一来是因为成绩好遮盖了问题,初中时学习压力还不算太大;二来是因为他在家里还不算特别压抑,因为有个相对开明的爸爸。

虽然谢天琴对儿子的生活起居、学习方面照顾得更多,但吴谢宇在心里可能跟爸爸更亲近一些,虽然他说爸爸也打过他、烫过他,可爸爸平时不会像妈妈那么严厉和焦虑,在爸爸旁边时,吴谢宇更容易感到放松。

在一定程度上,爸爸是吴谢宇心里的精神支柱。爸爸的去世,对他而言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打击。

再加上他没见到父亲临走前的最后一面,他大姑又跟他讲他爸爸走之前很痛苦、很疼,并一直喊他的名字。吴谢宇当时已经很悲痛了,某个程度上,他大姑的话是伤口上撒盐,甚至类似于一种“清醒催眠”,吴谢宇一下子觉得父亲死不瞑目,自己愧对父亲。

他说,自从父亲去世,他听了大姑说的话以后,他“觉得我这一生就在那一刻结束了,跟着爸爸一起死了”。

虽然这只是他单方面的说法,但我觉得这极有可能是真的。他真的感受到了心如死灰、万念俱寂的感觉,似乎别的一切都不重要了。

这种“精神已死”的感觉,很容易让人变得情感麻木,丧失同理心,客观上变得更冷漠,甚至是残酷。这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偏执型人格改变。

吴志坚去世后,谢天琴陷入了悲痛,变得更加悲观,甚至有过“该不该活着”“追随丈夫而去”等轻生念头。只是理性上她知道为了儿子,自己必须活下去。

吴谢宇感受到了妈妈的痛苦,他一方面更加努力学习,长期保持年级第一,想让妈妈开心,他还经常在宿舍打电话开导妈妈,还找了妈妈的好友,让阿姨带妈妈出去玩。

应该说,当时还是一名高中生的吴谢宇真的非常孝顺、非常不容易,承受了他当时那个年龄不应承受的压力,令人心痛。

可是哪怕他一再努力,妈妈还是显得悲观、痛苦。他越来越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说话了,面对妈妈时的压力越来越大,他认为只有更加努力学习,让妈妈因为他的成绩而骄傲。所以他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。

到了高考前,他的压力已经大到接近临界了,他几乎崩溃。他出现了心慌、心悸、心绞痛,甚至有“濒死感”。他一次又一次觉得“自己马上要猝死”了。

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,结果是“左心房窦性心律不齐”,医生说不是大问题,但他不相信,始终感觉“我的心脏快报废了,我也许很快就要猝死了”。

其实,吴谢宇的心脏确实没有大问题,而是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高度焦虑,再加上从小到大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,导致了“惊恐发作”,“濒死感”就是惊恐发作的特点之一。

他还出现了考试焦虑症,高考发挥失常,幸好有之前自主招生获得的60分加分,最后还是进入了北大。但他自己仍然认为自己高考表现得很失败。

03、他杀害母亲,真的是为了帮母亲解脱痛苦吗?

到了大学,吴谢宇还是像以前一样几乎每天给妈妈打电话,虽然打电话时很压抑,不知道说什么,但他仍然要求自己这么做。而且妈妈的回复,在他看来,让他更加心痛、心寒。

他依然像高中那样拼命学习。大一大二,他经常也考第二。要在北大这样的学校保持名列前茅,他得付出多大的努力,承受多大的压力。

他说他在大学时有几次半夜起来看医生,有时候也是因为“濒死感”,这说明他还会因为高焦虑、恐慌而出现惊恐发作,这又让他更加担心自己的身体,并错误地认定自己很快就会猝死。

到了大三,他再也承受不住这种压力 ,他也不想再做优秀学生和好孩子了,他变得颓废,放弃了学习。

我相信,在那个阶段,他确实很绝望,他确实想到了自杀。

所以吴谢宇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其中一个特点,就是他特别自以为是,总是认定自己的想法是对的,钻牛角尖。

他的成绩已经很好了,妈妈为他考上北大而骄傲,也没有责备他大学后没考第一,但他会认定自己高考很失败,不考第一妈妈不会开心。

他的心脏明明没有大问题,但他不愿意相信医生的话,认定自己很快就会猝死,也因为病耻感而不想向心理老师求助。当然,当时他就诊的心脏科大夫可能也不懂得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,没有及时积极引导他,让他科学理解“惊恐发作”。

吴谢宇,图片来源于网络

再加上他敏感多疑,更加容易将自己的错误解读当成是真相和事实,作出错误归因。比如那时候谢天琴很有可能已经慢慢走出来了,但他仍然认为妈妈其实很痛苦、很想死。

如果吴谢宇当时能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是错误的,他的心脏没有大问题、只是惊恐发作,他就很有可能不会得出自己“很快就会猝死、或者自杀”的结论,也不会陷入悲观、绝望,从而推导出“我死了,妈妈也将自杀”,“妈妈即将自杀”的错误结论。

所以,吴谢宇说,他对妈妈没有愤怒,也不是为了泄愤和报复,他杀害妈妈是因为他觉得他和妈妈都没法活下去了,那就让妈妈先走,帮她解脱痛苦。我觉得他确实有部分这样的心理动机。他也确实可能想过杀害妈妈后,他就自杀。在广义上,这确实有点像扩大性自杀。

但是,最后他没有自杀,反而提前为了出逃、骗钱、监控犯罪现场而做了精心的准备。

他说他杀害妈妈后就“顿悟”了,“那个世界(死后的世界)根本不存在”,所以他最后决定逃走,想谈一场恋爱,通过嫖娼感受到性的快感。我觉得他想得到性的快感是真的,但“临时顿悟”这显然是撒谎。

04、另一个更大的犯罪动机——性成瘾

事实上,吴谢宇为什么要杀害妈妈,还有一部分心理动机他没有说出来。这跟他的性成瘾有关。

吴谢宇说他在小学三年级时,因为在父亲笔记本电脑上看到一部色情电影,慢慢染上了“手淫恶习”。

他说自己曾屡次尝试克服手淫,但一次又一次失败,这让追求完美的他痛苦不堪。大二时,他曾在网上接触了一个“戒色吧”,希望戒除手淫。他总共坚持了四十多天,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。

以前新闻也有报道,查案人员在吴谢宇家中搜出了大量的性爱工具。所以我认为吴谢宇“手淫成瘾”、爱看黄色影片是真的。

而且他从小到大本来就生活得比较压抑,一开始他因为好奇而接触黄色影片、手淫,这对于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子来说,这种行为并不少见。可他慢慢将此发展为一种主要的解压方式,而且越来越频繁。

随着他进入高中、大学后,压力不断增大,他的手淫成瘾就越来越严重。而且他对此有错误认知,认为这是不道德的。曾经试过戒除,但失败,他又归结为自己的意志力太薄弱。

其实,吴谢宇的意志力已经是比较好的,但是他戒除手淫成瘾的方法是错误的,成瘾疾病光靠毅力是难以戒除,反而容易令成瘾行为更加频繁、病情加重。更正确的做法,是勇敢地开口求助,及时到权威的精神科就诊,接受专业的、规范的戒瘾治疗。

他说,“戒色”失败,这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,他认为自己无可救药了,无法成为母亲心目中的好孩子、好学生了,这条路走不通了。手淫成瘾带来的病耻感,也是他大三时开始变得颓废的原因之一。

吴谢宇,图片来源于网络

虽然他这时出现了一定的抑郁发作,想过自杀,但他又不甘心。他常年性成瘾,看黄色影片,他大脑里对于性行为的画面是非常多的,对性行为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。他很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体会性快感。

但问题来了,如果他想纵欲,要是让妈妈知道了,妈妈肯定会愤怒、失望至极。那妈妈就成了他想纵欲的“绊脚石”。这种冲动加强了他想杀害妈妈的想法。

也就是说,“我想让妈妈从痛苦中解脱”、“我杀死妈妈后,我就可以纵欲了”,我认为这两种犯罪动机他都有。成瘾疾病会让人格异常更加严重,更加缺乏自我反省能力、同理心,行为更加超出社会规范。

当然,一开始他肯定也纠结,毕竟那是妈妈啊!可是,最后他自以为是的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,再加上性成瘾导致的冲动,让他决定杀害妈妈,然后逃跑。

甚至不排除他纠结到最后,已经有点“自我欺骗”了,他很想纵欲,所以说服自己“我杀害妈妈只是为了帮助她解除痛苦”。

那嫖娼、纵欲,当然需要金钱。他本来错误地外归因,认为就是因为亲戚们冷漠、不帮忙,所以爸爸才会病重死去,所以他对亲戚们确实有恨,骗取他们的钱财不光是满足自己的欲望,也是为了报复。

吴谢宇当然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被抓,但他能过一天是一天,完全抛弃了过去的好学生、好孩子的人设,只要手上有钱、只要没被发现,那就继续逃,像个动物一样按本能活着。

所以,吴谢宇没有“精神病”,他杀害母亲前完全是有预谋的,杀害母亲时神志是非常清晰的,并做好了逃跑的准备。法庭不同意他接受精神司法鉴定是正确的,他必须承担法律责任,从重处罚!

但他确实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,心理严重扭曲。如果要给他下一个精神科诊断,他其实患有性成瘾(自慰及看黄色影片)、惊恐发作、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、强迫型人格。

至于他的绝望、自我否定、自杀念头,也就是抑郁发作,虽然有,但并不严重。如果是重度人格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,犯罪者往往不会提前计划好逃跑,而是作案后自杀,或者自首、等待警察把自己抓走。

吴谢宇二审宣判维持死刑,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。即使他再不服,最终也难逃伏法的结局。但从社会的角度来说,这是一个家庭惨剧,是值得大众、尤其是父母们吸取的悲痛教训!尤其是把孩子考上“清华北大”视为人生成功的学子和家长们!

后续,我们还会根据这个极端的案件提出一些科学家庭教育要点。吴谢宇说,希望自己能活在这个世界上,写出自己的经历,给更多人予以警示。但其实,要做到这一点,并不一定需要他继续活着,而是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悲剧发生的原因,看到他父母在家庭教育到底犯了哪些错误。希望家长们一定要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!

标签:

最近更新